顯示具有 中菜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中菜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

Qi House of Sichuan ----- 非辣不可




最近完成了一項重要的project,於是老闆便選了這間新開的川菜館舉行慶功宴。他說這間餐廳的廚師都大有來頭,加上座落於 J Senses,令我們對這頓晚餐的期望大大提高。

一踏出升降機,眼前只有漆黑一片,跟想像中的格局相差甚遠。侍應帶我們經過走廊,走到餐廳最入的一張長型檯坐下。這裡的裝潢簡約並以木色作為主調,配合柔和的燈光,感覺舒適。仔細看看,原來其中的一面牆壁懸掛著一幅戲子的油畫,加上兩旁的屏風,頓時為摩登的環境添上一點傳統的中國色彩。餐廳還設有露天雅座,剛巧更有一班外籍食客在吞雲噴霧,幸好玻璃門是緊緊關上的。


2013年5月8日 星期三

海景軒 ----- 海景。星星。在哪兒?



這裡的紅燒大鮑翅、花雕蛋白蟹拑、萬壽果牛肋肉、欖菜玉珠。。。他都吃過了,所以沒打算跟他到這裡來。這裡卻偏偏是著名的米芝連一星食府,不少人都慕名而來,就連我也冀盼前來一探究竟!

星期五,晚上八時半,在尖沙咀遊蕩著,晚餐吃什麼好呢?

他說:「致電給海景軒,看看 walk-in 可以嗎?」

很「幸運」的,我成功了! 

 
以為這裡會座無虛席,怎料餐廳內的食客不多。慢著,海景在哪兒?!餐廳以海景為名卻沒有海景,就像菠蘿飽裡沒有菠蘿一樣,名字是騙人的。雖知酒店名為海景嘉福,但假若將餐廳命名為嘉福軒,不是同樣貼切,又可減少誤會嗎?(當然,這只不過是一個wild thought P )

縱然沒有海景,餐廳的裝潢不失高雅的格調,加上寬敞寧靜的環境,感覺十分舒適。尤其是每張餐桌上都綴以不同的石雕,添上一份雅致的色彩。


  
由於沒想過會到這裡用膳,一直都沒研究過這裡有什麼好吃、不好吃,加上餓得肚子咕嚕咕嚕作響,最後決定從獲獎和招牌菜式裡挑選,以為水準會有保證。


 最先送上的是美食之最豆腐組的金獎菜式,福袋三味豆腐 ($180) 。心心型的?!很可愛呢!我幾乎尖叫起來。不是情人節套餐才會以心型為題的嗎?

 
不捨得破壞如藝術品般精緻的豆腐塔,於是先吃外型一般的福袋。以腐皮裹著菇菌粒和豆腐粒,味道尚算不錯;面層鋪了香菌的三色豆腐倒是「金玉其外,敗絮其中」,其質感不但粗糙,味道更是令人不可思議,要詢問侍應,才得知豆腐顏色的由來 --- 南瓜、紫薯和蛋白!

 
雕成花朵般的小棠菜,則清淡得像以清水烚熟的。Oh my goodness!這碟定價近二百元的得獎菜式,真是令人充滿驚喜,不過是先「喜」後「驚」!

 
繼後送上的桂花葡提牛柳粒 ($188) 同樣令人失望。以香脆的米網盛載著牛柳粒,旁邊則擺放着顏色鮮艷的如意卷,展現出大廚的心思;可是同樣「好看不好吃」,牛柳粒雖火候足但肉味一般,桂花糖和提子乾又喧賓奪主,唯有轉向主攻清甜的銀杏和露筍。如意卷以魚肉、髮菜和甘筍製成,味道和質感猶如薄切魚蛋,全不彈牙,是可以置之不理的伴菜。這是招牌菜式?真的令人費解!


 
這夜令人最滿意的,竟然是沒有獎項的鮑粒鱆魚雞粒飯 ($188)!這款炒飯實屬買少見少,難得在這裡遇上它,絕對沒有放過它的理由。
 
當侍應像炒飯端到我倆面前,香氣撲鼻而來,非常誘人,但想起被剛才的餸菜「欺騙」完一次又一次,立即不敢再抱任何期望。誰知米飯炒得粒粒分明又不油膩,雞肉鮮味嫩滑,獻汁調味得宜 --- 終於吃到「正常」的東西了!不過,我們再次被名字誤導了,因為「鮑魚雞粒炒飯」裡完全看不見鮑魚的蹤影!

 
為免再踩地雷,我們決定到別處吃甜點。米芝蓮星星、口碑、定價都令我對海景軒充滿期望,最後卻失望而回 ----- 原來這夜能 walk-in,絕對是「不幸」!又或許,我們的「不幸」只不過是源於我們選錯了菜式?應給它平反的機會嗎?
 

 


海景軒
*********
尖沙咀麼地道70號海景嘉福酒店B2

2013年4月16日 星期二

雲陽閣 ----- 甜酸鹹辣之夜




喜歡到處覓食的我,當然擁有一個長長的 wish list。不過西式和日式的佔多數,中式的確實寥寥可數。所以當收到邀請,可前往雲陽閣品嚐新推出的成都私房菜,我興奮得幾乎跳起來,因為我清楚記得,這間中菜館在我的 wish list 上已達三年之久,只可惜家人和身邊的好友都不嗜辣,一直未有機會到訪。

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

星宴 ---- 星花怒放的午宴



隨著年歲的增長,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「飲茶」。不過,只限於寧靜舒適兼有水準的茶樓。

星期五,又到了計劃週末活動的時候。很久沒「飲茶」了,打算到天龍軒,滿座了。海景軒?龍景軒?欣圖軒?怎麼全部都滿座了?!再致電星宴 --- 終於成功了!

星期日的下午,我們準時到達 W Hotel。雖然已訂座,但依然要等待約十分鐘才能入座。


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

橋底辣蟹 -- 風味。滋味。回味




兩位外籍同事最近到訪,我們的其中一項任務,便是帶他們品嚐香港地道美食 --- 橋底辣蟹是其中一站,讓他們一嚐饒富風味的避風塘炒蟹和其他海鮮。

佔地三層的菜館位於鵝頸橋底的大街上,以搶眼的紅色門面引人注目。店內格局跟一般酒家相近,光線充足,地方亦尚算整潔;雖然我們只有五人,侍應卻安排了一張八人檯給我們,因此坐得頗為舒適。


2012年9月28日 星期五

Happy Friday ! Pre-中秋的早餐

就快到中秋了,一如以往,家中已堆積了不少月餅。蓮蓉月餅固之然滯銷,奇怪是我竟然對至愛的冰皮月餅失去興趣。(還記得去年共吃了不下二十個冰皮月餅!


今年的新寵兒是奶皇月餅,壓軸的非嘉麟樓奶皇月餅莫屬,想留待中秋節當日才吃,暫時就唯有品嚐其他奶皇月餅吧。

難得這天放假,何不來一個甜蜜的早餐?

首先是奇華的「御金奶皇月」,置頂的金箔,為月餅添了一份貴氣。用微波爐「叮」熱後,月餅即散發出誘人的香氣,餅皮亦變得更鬆化,奶黃則軟滑且充滿蛋香,甜度適中,蠻有水準! 雖然不及嘉麟樓的好吃,但已勝過很多品牌的奶皇月餅,值得一試

另一款是Vero的「朱古力奶皇月餅」,以吉士忌廉加入黑朱古力,再以傳統牛油餅皮包著餡料烘焗而成。餅皮入口鬆化,而餡料的朱古力味亦夠香濃,加上甜度比預期中低,十分不錯! 若可增添奶黃香味,想必更加吸引。



吃完一件又一件,難免感到有點甜膩,這時,喝一口北海道牛奶 -- -- 兩者是意想不到的配襯,甜美幸福的感覺滿瀉了!

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

鏞記酒家 -- 當「八十後」遇上「七十饌」



表弟和表妹將會從美國回來探親,很想帶他們品嚐一些美味得來又有特色的中菜。聽說鏞記於數月前推出了「七十饌」,於是拉著朋友們到鏞記先試一試,好吃的話再帶表弟妹前來。

何謂「七十饌」? 鏞記為慶祝開業七十年,由五月起一連七個月,每月推出十款經典菜式,結集成七十款懷舊菜,與香港人一同重溫鏞記七十載的情與味,是為鏞記「七十饌」。

一踏入門口,竟然感到陌生,或許沒想過我們幾個「八十後」會闖進這間粵菜老字號。無論食客或伙計,都比我們年長一大截,他們會否覺得我們前來搗亂呢? 當然,是我想得太多了,這夜招待我們的侍應很友善,而推介給我們的菜式也合我們心意。。。 




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

北方餃子源 -- 我的「青瓜味」午餐


路經此店已不下數次,其位置雖隔涉,逢午飯時卻擠滿了人,心想總要到來一試。就在兩星期前,同事提議到這裡吃餃子,我當然毫不猶豫跟著他前來! 到達時全店滿座,幸好了約五分鐘便有位。

因為前陣子吃了太多肉,所以一看餐牌便決定了吃素菜餃。同事則點了菜肉餃子麵。

落單後還未夠兩分鐘,全無賣相可言的鮮肉西洋菜水餃麵已放在我們面前。快快拍照後立即將餃子放入口中,但餃子只是暖暖的,很失望。湯底則清淡如水,麵條也很一般,淡而無味兼口感欠奉。不過餡料是有水準的,除了西洋菜和豬肉這個配搭較清新,兩者份量比例適中,味道鮮美,不蘸醋也好吃。

李公館 -- 飲杯茶食個包


午飯時候到了,想找個舒適寧靜的地方用膳,既然一直都很懷念李公館的合桃露,就即管去「飲杯茶食個包」,再吃合桃露!

誰不知店子已轉了點心紙(款式多了,合桃露卻不見了!) 唯有試試其他甜品...


二人點了三款點心加一個菜:

脆脆野菌腸 ($28)
餡料包括靈芝菇粒貢菜、甘筍絲,圍以一層薄脆再包上腸粉皮,配搭出豐富的口感。「外滑內脆」脆脆腸送上來時雖已蘸了醬油,但薄脆依然是熱騰騰且脆鬆化! 頗為美味的一款點心,而且不會太油膩。

鼎泰豐 -- 當「醋」變了做「豉油」


約下午一時經過鼎泰豐,雖然肚子還未發出肚餓的訊息,但難得不用等位,便進去吃一點兒東西。

二人點了:

特色小籠飽 ($48)
一籠有六隻 -- 小巧玲瓏的個子綴以密密的摺疊,賣相吸引,每隻小籠飽猶如用機器倒模出來的!

小籠飽皮薄卻不易被弄穿,餡肉鮮味,肉汁豐富,且溫度剛好,熱得來又不會燙嘴。不愧為招牌菜!

不過,當我將蘸了「醋」的小籠飽放入口時,發現「醋」竟是鹹的?!問問侍應,原來店方錯誤將豉油倒進「醋」的瓶子...於是他很迅速地給我們兩碟新的薑絲和另一瓶醋。

豉油 + 小籠飽,當作是一個新體驗吧...



囍點住家菜 -- 值得一試的住家菜


「囍點住家菜」是一間主打無味精住家菜的小店,其實和家人已光顧過數次,不過這次的餸菜較以往令人滿意,所以要在此讚一讚。

此小店不設訂位,家人和我約八時來到,到達時全店滿座,幸好只等了大約十分鐘。

餸菜選擇頗多,小店亦會把「是日精選」寫在牆上的黑板,這天我們共點了五餸一飯。